AI時代的教育:面對瞬息萬變的模糊未來,孩子為何而學、要學什麼、如何去學?


  • 商品特色

    • 近年來AI技術的驚人進步正在改變我們生活,意味著下一代孩子將面臨與我們成長時截然不同的世界。教育該如何發展,才能讓學生準備好、擁有競爭力?本書不僅對科技影響進行深入分析,釐清AI的優勢與侷限,還提出改革的創新之法,重新思考在AI時代裡,教育的目標為何,又該用什麼方法進行。本書獲前芬蘭教育部長、哈佛教育研究所、多倫多大學、OECD等專家推薦,為教育工作者的必讀指引。
  • 銷售重點

    • 本書思考AI時代的教育目標與課程設計方向,提出四維架構培養學生因應時代的智慧,為教育工作者的必讀指引。

$500 $390
現買現省↓$110
庫存狀況 現貨


【AI時代的教育工程藍圖】

當今世界,身為人的意義何在?

AI迫使我們思考這個世代的核心問題

而教育是最根本的解方

 

「如果工作部分或全面自動化,教育哪些部分還具有意義呢?」

「為什麼 AI 使得學生的動機、目的、個人化更加重要?」

「如何將 AI 工具融入課程之中,更貼近學習者的未來?」

CCR專家深入梳理AI時代人類最迫切的關鍵能力

擘劃21世紀的教育藍圖,期望每個孩子都能──

有智慧因應變動、能站穩自我價值、活出生命熱情

 

「當智慧不再八股與虛幻,我們將更有信心堅持著教育的根本。」──藍偉瑩導讀

 

★圖表辨析「人類能力」與「AI能力」之間的互補與替代★

★以「智慧」為教育終極目標,奠定「四維能力」與「四大驅動力」基石★

2016年,DeepMind與圍棋世界冠軍李世乭對弈時,想出一步人類棋手無法理解的「天才」走法贏得比賽。2022年,Midjourney的畫作在國際比賽中擊敗了眾多專業藝術家,奪得冠軍。現今的 ChatGPT能寫出A級作文、寫程式、在醫學和法律領域展現能力,一些企業已經開始使用這類AI來代替部分人力。

AI技術的驚人進步正在改變我們生活,意味著下一代孩子將面臨與我們成長時截然不同的世界。傳統的學習模式和知識結構,還能保證他們在未來立足嗎?當AI不斷在各個領域中嶄露頭角時,教育如何確保孩子不僅能跟上時代的步伐,還能站穩自己的價值,這已經成為每個家長和教育者都無法忽視的問題。

同時擁有教育和技術專長的「課程重新設計中心」(Center for Curriculum Redesign)機構專家,採取前瞻視角對科技影響進行深入分析,並提出改革的創新之法,重新思考在AI時代裡,教育的目標為何?該用什麼方法進行?為教育工作者、政策制定者、任何對AI時代人類前景感興趣者的必讀指引。

 

  內容試閱  

AI即將取代人類的能力嗎?

第 37 步:「非人」策略

DeepMind 與圍棋世界冠軍李世乭對弈時,想出一步人類棋手無法理解的「天才、超人」走法,結果贏得了比賽。但人類根本不會考慮這種看似天才的策略:因為 DeepMind 能計算接下來 50 ∼ 60 步棋,還能計算獲勝的機率(即使機率微乎其微),因此可以承擔人類無法承擔的風險。人類在下圍棋時,通常傾向透過「占領更多地盤」來確保自己的優勢,而非險中求勝。

AI也使用同樣的策略來對付戰鬥機飛行員: AI朝那位飛行員俯衝,計算出自己可以「更快瞄準並射擊」,而這樣的動作沒有人類敢執行。在上述兩種情況中,AI都運用「非人類中心」策略,這是人類不會做的事,因為人類傾向規避損失(講白一點就是怕死)。AI可以引述法國飛行員紀堯姆(Guillaumet)的話來說嘴:「我所做的事,沒有人類會做。」

但AI也不是我們所謂的「勇敢」,只是缺乏恐懼(「無恐懼感」不等於「無所畏懼」)。在這些情況下,AI只是計算自己成功的最佳機會,並且在極限邊緣按照計算來行動。

 

  本書重點  

★釐清AI的優勢與侷限

「未來哪些工作會繼續存在?又會冒出哪些工作?」

短時間之內,AI並「不會」取代多數工作,但可以確定的是:擁有AI的人,能夠打敗沒有AI的人。掌握如同大腦「外骨骼」的AI,理解AI的現階段發展,以及跟人類協作的能力互補,是銜接未來就業的重點能力。

★找出教育的最終目的

「如果工作部分或全面自動化,那教育哪些部分還具有意義呢?」

面對瞬息萬變的模糊未來, 本書從近代認知科學、心理學與教育研究汲取淬鍊,將「智慧」做為21世紀教育的關鍵目標,學習不再只是獲取「資料」與「資訊」,而是對背景脈絡具備深刻洞察力,能適當平衡的應用知識、應對變動,做出有益的選擇。

★建立有系統的教育綱領

>>四個維度能力 ▶知識、技能、品格、後設學習

>>四大驅動力 ▶動機、身分認同、自主行動力、人生目的

AI能出色完成作文、繪畫、程式等例行性工作與任務,可能正在影響或重塑人類的身分認同,我們需要回到人類經驗找尋意義。機器的學習是「計算」,人類的學習是「判斷」,如何做出智慧的判斷與選擇?CCR統合世界各地超過 100 種架構與超過850 份論文,建立起適用於21世紀的「四維與四個驅動力」教育架構,在機器無法輕易複製的經驗裡實現人類的價值。

★用AI之力為教育賦能

「如何將AI工具融入課程之中,更貼近學習者的未來?」

面對科技進步,無須恐懼與抗拒,借用AI之力為人類教育者增能,而非取而代之。AI在教育上能發揮「推進器」的力量──

>>課程設計 ▶設計創新且為學生量身打造的課程與教案。

>>課程教授 ▶提供ITS服務,針對學生的強項與弱項提供個人化學習。

 

  本書特色  

◆趨勢性:全球大視野下的趨勢觀察,採取前瞻性視角,辨析AI的優勢、侷限與發展,從而梳理出AI時代人類最需要的能力。

◆全面性:分析統合世界各地100多種架構、850份以上學習科學論文,對教育進行多重且廣泛的討論,具備周全平衡的觀點。

◆實踐性:在「四維能力」與「四大驅動力」架構下,一一列出相應的子能力,給予詳細而實用的建議,能回應K-12的教育內涵,做為課程制定與教案設計的參考。

 

  適讀對象  

◎教師、教育工作者。

◎關心孩子未來的家長。

◎想知道二十年後世界樣貌的年輕人。

◎想進行職涯規劃、為自我增能的工作者。

 

  各界專家推薦  

李怡志|教育工作者

呂冠緯|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 

林怡辰|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、閱讀推廣人、作家

胡筱薇|中原大學智慧運算與量子資訊學院副教授

唐鳳

陳伶志|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所研究員 

程世嘉|iKala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

溫怡玲|台灣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

楊逸帆|《學習的理由》導演、青醒人共生文化智庫研究員

楊斯棓|醫師、《要有一個人》作者

鄭同僚|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

蔡炎龍|政治大學學務長

蔡依橙|素養教育工作坊核心講師

蔡祈岩|台灣大哥大資訊長、IMA資訊經理人協會理事長

蔡淇華|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、作家

 

  國內專家推薦短文  

生成式AI出現後,很多老師都在思考,教育的本質是什麼?我們應該怎麼教?AI可以做什麼?這些問題的背後,又回到一個最根本的問題:「人到底是什麼?」每次新技術出現後,人類都會重新思考,要把什麼委託給技術、什麼留下來自己做。

在生成式AI的時代,重新定義人非常重要,然後我們才能思考學生應該會什麼。《AI時代的教育》從AI的能力開始談起,然後進入教育,最後回到人的特質,架構清晰,值得教育工作者與家長參考。──李怡志|教育工作者

 

《AI時代的教育》是生成式AI自2022年底爆紅以來,我看過最扎實的新時代教育論述,既廣且深且證據本位。

本書先探討新科技的真正意涵,再討論對於工作的影響與新經濟,最後回到新教育。我很喜歡書中提到當代教育的目標應該要昇華為「智慧/Wisdom」。

這讓我想起聖經裡有一句話說:「得智慧勝似得金子;選聰明強如選銀子。」AI的聰明或許未來我們無法突破,但金子應該還是比銀子更有價值。──呂冠緯|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

 

AI全面的改變了人類的生活,而面對孩子,怎麼帶著他們走向未來、善用AI?這本書周全、具趨勢性,更提出課程設計方向,教育工作者不容錯過!──林怡辰|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、閱讀推廣人、作家

 

在人工智慧蓬勃發展的時代,理想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?本書作者為我們給出了答案。如果智慧是教育的永恆目標,那麼目標的核心應該是如何有效管理學習過程。當學習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,未來的教育將更著重於培養創新、思考、認知與協作的多元、多維度的綜合能力。由內而外的學習驅動力才是教育真正的推進力,就像我們在閱讀文學、欣賞藝術、感受音樂時,體會到的不僅是創作者的心意,更是生命中的各種美好。──胡筱薇 |中原大學智慧運算與量子資訊學院副教授

 

在這個 AI 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,AI 科技不只已經快速滲透進入各行各業,甚至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,也對百年樹人的教育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會。《AI時代的教育》這本書從教育的本質出發,探討 AI 如何衝擊現有的教育模式,並從正確認識 AI 開始,進一步探究教師與學生所需具備的能力,以及教育現場應進行的改變與調適。作者透過深入淺出的文筆,適時反映出 AI 時代下,社會對於教育系統如何應變的焦慮與期盼,這是一本所有關心教育的朋友們都不容錯過的好書。──陳伶志|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所研究員

 

在這本書中,我讀到三組關鍵字:「語言的限制」、「脆弱性」、「非/人類中心」。

資深譯者朋友劉維人曾精準的說,AI透過語言「認識」世界,人類則透過語言「表達」對世界的認識。

所謂「只可意會,不可言傳」或「詞窮」的感受,一方面反映「名可名,非常名」的語言侷限,一方面也提醒我們:人類經驗與世界面貌的豐富,遠超過語言所能完整捕捉。若AI只能透過語言(不只是人類日常使用的「自然語言」,廣義的符號,如「程式語言」也是語言)認識世界,語言之外的領域,或許仍是人類可以發揮的舞台(請見本書第五、六、七章,尤其第六章的「AI替代/互補人類能力」之辨)。

脆弱性(vulnerability)是語言所不能完整捕捉的領域之一,也是人類與AI的關鍵差異所在。AI或任何科技也有脆弱性,但人類的脆弱是因肉身存在而「感(受)傷(害)」(vulnerable),科技的脆弱則是難以容錯的「易碎」(brittle/fragile)。若人看到嬰兒快掉到水溝裡,除罕見例外,都因「感傷力」不自覺捏把冷汗;根據目前為止的技術,AI遭遇此情此景,則僅能透過數據得知「人類會感到怵惕惻隱」,而且數據從輸入到輸出的任何環節出現異常,都可能產生難以預測的骨牌效應。

然而,「經驗先於語言」與「感傷力」,既是人類異於AI的長處,也是我們的侷限。透過程式語言,AI能處理許多人類感官所無法感知、捕捉、理解的信號(如本書所提到的汽車、物聯網、伽瑪射線天文台數據等),也因為不會「感傷」而「無恐懼感」,能承受常人所不能承擔的極限。

體認「語言的限制」,辨別人類「感傷的脆弱」與科技「易碎的脆弱」,進而摸索「人類中心」與「非人類中心」視野如何共生共榮,相信本書能為關心教育的朋友帶來不錯的入門。──楊逸帆|《學習的理由》導演、康乃爾大學Cabrera Lab認證「系統思維、建模與領導」訓練師、青醒人共生文化智庫研究員

 

我喜歡研究台灣歷史。曾經,有一位調查局線民去世時,彭明敏教授並不知情,卻擔任了他的主祭官,而謝聰敏先生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,寫了一篇情感真摯的追悼文。

在AI普及之前,若要釐清類似事件中的種種疑點,我需要查閱大量書籍,可能要讀30本彭教授的相關書籍,仔細記住關鍵資訊,並進行交叉比對,才能逐漸揭開真相。 隨著各種AI工具的普及,這樣的研究過程將大大加速。例如,若我將相關的新聞報導、受訪記錄等資料儲存為PDF檔案,並一次「餵」給AI解讀,AI可以快速整理時間軸,並任我提問,甚至可能幫助我及早揭示某人是否真為線民。

正如媒體人楊憲宏所說:「要洞察未來,必須從正確的過去出發。」AI的出現將使我們更快、更準確地揭示真相。 在AI時代,掌握正確的認知和善用這些工具,它們將如同魔毯,帶領我們探索無限可能,因而無所不達。──楊斯棓醫師|《要有一個人》作者

 

本書是教育智庫對 AI 時代的全面報告,究竟目前的 AI 是什麼?AI 可以幫助哪些事情? AI 如何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教育?以及在這樣的時代,因應 AI 做教育變革,可能的做法跟困難都有提到,是較為深入的教育領域探討。──蔡依橙|素養教育工作坊核心講師

 

在AI的它時代,讓我們一起「多學少教」、「多問少答」,與學生一起利用AI擴展知識範疇、問對問題!──蔡祈岩|台灣大哥大資訊長、IMA資訊經理人協會理事長

進入AI時代,教育者有三大焦慮:該如何使用A I協助教學?該如何教會學生使用A I?自己會不會被AI取代?這三個答案在《AI時代的教育》一書中,都可以得到完整的解答!因為作者從「大型語言模型」切入,引到重新設計課程與教育軟體的方法,最後帶出「智慧是教育終極目標」的結論。本書脈絡清晰,方法精準確實, 千萬不容錯過!──蔡淇華|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、作家

 

  國外專家推薦節錄  

課程重新設計中心深耕十多年,最可貴之處在於結合理論與實務。……世上並不缺乏精心制定的教育策略,但我們缺乏將策略融入全球每所學校與日常教學現場的能力。我們不能保留之前教授的所有內容,同時又加入每個新的需求。我們必須了解取捨的必要,並且承認在課程之中,少有可能是多。誠如本書所言,能確定未來教學最重要的事,並且釐清輕重緩急,正是今日最重要的課題。──奧利佩卡.海諾能|國際文憑組織總幹事、前芬蘭教育部長

 

本書帶領我們回到教育的初衷。……它有條理的闡明與 AI 新興能力相關的概念,並且評估 AI 對教學的可能影響。──安得列斯.史萊賀|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ECD)教育與技能處長

 

本書結合了工程思維與深厚的人文價值,深入探討 AI 的本質與增強人類創造力的潛力。──羅伯.李奧登|高科技高中教育研究所榮譽所長

 

本書概念範圍廣泛,橫跨歷史、未來、正規教育、全方位學習……若想對此重大議題有周全平衡的觀點,絕對要閱讀本書。──克里斯.戴德博士|哈佛教育研究所教育科技榮譽教授

 

作者細緻入微的觀點,鼓勵讀者批判思考AI對塑造未來教育實踐與策略的作用。對於數位時代下教育的對話交流,本書做出了重大貢獻。──GPT-4

商品規格

  • ISBN

    9786264060172

  • 出版社

    親子天下

  • 出版日期

    2024年9月24日

  • 頁數

    288頁

  • 作者

    查爾斯.費德、亞莉西斯.布萊克;羅比.泰勒;珍妮特.史雷辛斯基;凱蒂.鄧恩

  • 譯者

    謝儀霏

  • 印刷裝訂

    單色平裝

  • 注音

  • 推薦年齡

    13歲以上

發表評論


注意 不支援 HTML 語法
點擊 「繼續」按鈕 即同意:「我保證本則針對此商品的評論,其內容是以本人的切身經歷為依據,係本人的真實評論;且本人與此商品無個人或商業關係,也無收受此商品的餽贈或金錢以撰寫這則評論。」

繼續
 請先會員登入,再進行商品評論

登入會員